广东环科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罗湖边坡支护-环科特种建筑(在线咨询)-基坑边坡支护

广东环科特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营产品:钢筋混凝土切割,混凝土打凿,建筑工程,房屋加固,错杆静压桩等
  • 公司地址:东莞市望牛墩镇杜屋社区16巷83号
咨询热线: 13686261878
立即咨询 QQ咨询
信息详情

边坡支护,作为现代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关乎工程结构的稳固与安全,更是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这一施工技术强调在保障山体或土体边坡稳定性的同时,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与破坏。
在施工过程中,环保理念被深度融合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采用低污染、可降解的材料进行支护作业;优化设计方案以减少对植被和土壤的直接开挖面积;实施严格的扬尘控制措施及排水系统规划等,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与环境恶化问题的发生。此外,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进行生态恢复绿化工作,能够进一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安全方面,则要求施工队伍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与技术标准——计算并合理布置锚杆(索)、格构梁以及其他加固设施的位置与数量以抵御外力侵蚀和风化作用的影响确保结构;加强现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将事故风险降到低限度内为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屏障。总之,边坡支护技术以其的优势实现了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两者之间的和谐共生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边坡支护工程全流程解析
边坡支护工程是保障山体、路基及建筑周边稳定的重要措施,其全流程管理涵盖五个关键阶段:
一、勘察设计阶段
1.通过地质测绘、钻探及岩土试验获取边坡结构参数,分析潜在滑裂面及稳定性系数;
2.结合地形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桩锚体系、挡土墙或生态护坡等支护形式;
3.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进行结构计算,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评审。
二、施工准备阶段
1.组织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2.落实材料进场检测,建立监测基准点;
3.制定应急预案,完成临建布置与机械调试。
三、施工实施阶段
1.严格遵循"分级开挖、及时支护"原则,控制参数及开挖坡度;
2.重点把控锚杆注浆质量、格构梁节点连接等关键工序;
3.实施动态设计,根据揭露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
四、监测预警阶段
1.布设位移监测点、测斜管及应力传感器;
2.运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建立预警阈值;
3.每周提交监测报告,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处置预案。
五、竣工验收阶段
1.整理施工记录、材料检测及监测报告等竣工资料;
2.组织设计、勘察、监理等单位进行实体质量检测;
3.通过荷载试验验证支护效果,完成工程移交。
全过程需贯彻"信息化施工"理念,通过设计、施工、监测的闭环管理,确保支护结构,实现工程综合效益化。各参建单位应严格履行质量责任,共同保障边坡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临水边坡支护工程的特殊施工要点
临水边坡因受水体侵蚀、水位变化及渗透压力等影响,其支护工程需重点解决水-土相互作用问题,施工中需把握以下要点:
1.**水文地质勘察**
施工前需详细调查水文条件,包括历史高水位、流速、波浪作用及地下水动态。重点查明边坡土体的渗透系数、饱和抗剪强度等参数,对可能存在的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风险进行专项评估。
2.**抗冲刷结构设计**
优先选用抗冲刷能力强的支护形式,如混凝土挡墙+抛石护脚组合结构,或生态型石笼挡墙。水下基础需延伸至冲刷线以下1.5m,坡脚设置防冲槽或抛石护坦,单块抛石重量应≥0.3m³。对于软基段,可采用旋喷桩或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
3.**动态排水系统构建**
建立"地表截水+坡体导水+基底排水"三级排水体系:坡顶设截水沟(断面≥0.5×0.5m),坡面设置纵向排水盲沟(间距8-10m),坡脚布置反滤层(级配碎石厚度≥30cm)与集水井。采用透水型支护结构时,需保证排水孔反滤层厚度≥40cm。
4.**分期施工与水位控制**
采用"旱季施工、分段推进"原则,每施工段长度宜控制在20-30m。通过围堰或降水井将施工区水位降至基底以下1m,水位降速控制在0.5m/d以内。混凝土结构施工需避开高潮位时段,新浇混凝土需在初凝前完成坡面覆盖防浪措施。
5.**智能监测体系**
布设渗压计、测斜管、水位标尺等监测设备,重点监测孔隙水压力变化(警戒值取0.8倍上覆土重)、坡顶位移(控制值≤3‰坡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当单日位移量超过5mm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材料防腐处理,水下钢结构需采用重防腐涂层(干膜厚度≥300μm),混凝土结构掺入6%-8%的防水剂。同时需设置生态补偿措施,如在支护结构间隙种植耐水植物,保持水体生态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