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山体滑坡与泥石流,边坡支护是关键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首先,要重视水害防治工作。水是引发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来降低水的危害程度。可以设置截水沟、排水沟通等工程设施拦截和排出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于泉水发育的区域还可以修建引泉工程将其引出体外避免积聚增加风险。此外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还应采取专门的防渗手段比如仰斜孔群或者支撑盲沟等来防止水分渗入土体导致滑动面强度下降而诱发灾害发生可能性增大问题出现.
其次可以通过削坡减重以及填方反压方法来调整斜坡形态提高稳定性.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适当削减上部重量以降低位置;同时在抗滑段堆填土石以增加阻力增强整体稳固性能但要注意不能堵塞原有出水口以免造成新隐患形成条件存在情况之下方可实施操作过程之中去执行相关标准要求内容去做好的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效果实现目的所在之处了!
再者还可以通过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或打设锚杆桩等措施来进行支档加固处理以抵御外部推力作用影响范围扩大化趋势发展下去造成更大损失伤害结果产生之前就得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方案制定完善好后再按照计划逐步推进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才行啊~
在边坡工程中,科学选择防护网类型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防护目标和经济性等因素,以下是关键选择要点:
###一、明确防护需求类型
1.主动防护网:适用于需主动加固的边坡(如风化岩体、松散堆积层),通过预应力钢丝网覆盖坡面抑制岩土体位移,典型型号GPS2抗冲击力达50-750kJ。
2.被动防护网:用于落石拦截,推荐设置于坡度<45°的坡脚,RX-050型系统可承受500kJ冲击能量。
3.生态防护网:适用于需植被恢复的土质边坡,三维网垫配合喷播可实现90%以上植被覆盖率。
###二、地质参数匹配
•岩质边坡:裂隙发育区宜采用主动网(钢丝直径8-12mm)+锚杆(长度2-5m)组合
•土质边坡:坡比1:1.5以下建议生态网,1:1以上需配合土工格栅
•混合边坡:分级设置,上部主动网+下部被动网
###三、材料性能要求
钢丝绳抗拉强度≥1770MPa,防腐镀层量≥150g/m²;环形网接头破断力需大于网绳强度20%
###四、经济性优化
主动网造价约150-300元/㎡,被动网体系单处造价5-15万元,生态网综合成本低30%但需计入养护费用
建议进行专项岩土勘察后,采用数值模拟验证防护方案,复杂地形应组合使用防护系统。如贵州某高速公路边坡采用GPS2主动网+植生袋组合,三年监测数据显示位移量控制在2cm内,防护成本降低40%。
临水边坡支护工程的特殊施工要点
临水边坡因受水体侵蚀、水位变化及渗透压力等影响,其支护工程需重点解决水-土相互作用问题,施工中需把握以下要点:
1.**水文地质勘察**
施工前需详细调查水文条件,包括历史高水位、流速、波浪作用及地下水动态。重点查明边坡土体的渗透系数、饱和抗剪强度等参数,对可能存在的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风险进行专项评估。
2.**抗冲刷结构设计**
优先选用抗冲刷能力强的支护形式,如混凝土挡墙+抛石护脚组合结构,或生态型石笼挡墙。水下基础需延伸至冲刷线以下1.5m,坡脚设置防冲槽或抛石护坦,单块抛石重量应≥0.3m³。对于软基段,可采用旋喷桩或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
3.**动态排水系统构建**
建立"地表截水+坡体导水+基底排水"三级排水体系:坡顶设截水沟(断面≥0.5×0.5m),坡面设置纵向排水盲沟(间距8-10m),坡脚布置反滤层(级配碎石厚度≥30cm)与集水井。采用透水型支护结构时,需保证排水孔反滤层厚度≥40cm。
4.**分期施工与水位控制**
采用"旱季施工、分段推进"原则,每施工段长度宜控制在20-30m。通过围堰或降水井将施工区水位降至基底以下1m,水位降速控制在0.5m/d以内。混凝土结构施工需避开高潮位时段,新浇混凝土需在初凝前完成坡面覆盖防浪措施。
5.**智能监测体系**
布设渗压计、测斜管、水位标尺等监测设备,重点监测孔隙水压力变化(警戒值取0.8倍上覆土重)、坡顶位移(控制值≤3‰坡高)。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当单日位移量超过5mm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材料防腐处理,水下钢结构需采用重防腐涂层(干膜厚度≥300μm),混凝土结构掺入6%-8%的防水剂。同时需设置生态补偿措施,如在支护结构间隙种植耐水植物,保持水体生态连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