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量是工程量清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为了保证基础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基坑支护工程量的计算过程。
假设有一个面积为500平方米,深度为6米的基坑需要进行支护,支护方式采用钢支撑和混凝土墙体结合的复合支护,要求基坑支护完毕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钢支撑数量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钢支撑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数量 = 周长 / 支撑间距
周长 = 2 x (长 + 宽) = 2 x (25 + 20) = 90(米)
支撑间距 = 1.5米(一般不大于2米)
钢支撑数量 = 90 / 1.5 = 60个
钢支撑长度计算
钢支撑长度计算公式为:
钢支撑长度 = 基坑深度 + (2 x 安全系数)+ 余量
安全系数一般取1.2
余量一般取0.5米
钢支撑长度 = 6 + (2 x 1.2)+ 0.5 = 9.9米
钢支撑计算材料体积
钢支撑的材料一般是钢管,其长度为9.9米,直径为48毫米。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材料体积 = 直径 x 直径 x 0.785 x 长度 x 数量
钢支撑材料体积 = 48 x 48 x 0.785 x 9.9 x 60 = 871,420毫升或0.87立方米
混凝土墙体计算
采用混凝土墙体支撑时,首先需计算所需混凝土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混凝土体积 = 基坑面积 x 墙体宽度 x 墙体高度
墙体宽度一般取0.4米
墙体高度应不小于基坑深度,一般具体应按照实际情况计算,这里以7米为例。
混凝土体积 = 500 x 0.4 x 7 = 1,400立方米
钢筋数量计算
钢筋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混凝土体积来得到。一般钢筋的含量可根据混凝土体积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在这里,采用6级钢筋,并按每立方米混凝土采用120公斤钢筋计算。
钢筋数量 = 混凝土体积 x 钢筋用量
钢筋用量 = 120公斤/立方米
钢筋数量 = 1400 x 120 = 168,000公斤
土方回填和后续工作
在支护结构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土方回填工作。回填前,先对基坑进行清洁、清理、测量,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同时注意填土的形状和密实度。回填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土石方工程处理、排水和管线改装等后续工作。
竣工验收
完成基坑支护施工后,进行竣工验收工作。包括对施工质量、工程实体结构、基坑周边环境安全、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评估。
总之,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流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在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安全管理下进行,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支撑结构设计:
根据地质调查和基坑尺寸,选择适当的支撑结构,如房屋式支撑、桩墙支撑、土钉墙支撑等。
根据地下水位和土壤情况,确定支撑结构的抗压、抗弯和抗拉强度。
考虑破坏机制,进行相应的结构计算和强度校核,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排水系统设计:
考虑地下水位和工程排水的要求,设计合适的基坑排水系统。
包括对基坑周围地下水进行抽排或降低水位,以及基坑内部积水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