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施工步骤和安全措施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必须在分析各种情况的基础上得出,施工过程中注重安全,包括在边坡、支护结构周围设置围挡、设置标志标识等,施工中采取悬挂篮等防护措施以防止涌泥、坠落等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基坑支护放坡规范是为保障基坑工程施工期间安全和防止边坡塌方而制定的一套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必须遵循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和实施,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和有效性。
基坑支护工程量是工程量清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为了保证基础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基坑支护工程量的计算过程。
假设有一个面积为500平方米,深度为6米的基坑需要进行支护,支护方式采用钢支撑和混凝土墙体结合的复合支护,要求基坑支护完毕后,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钢支撑数量计算
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钢支撑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数量 = 周长 / 支撑间距
周长 = 2 x (长 + 宽) = 2 x (25 + 20) = 90(米)
支撑间距 = 1.5米(一般不大于2米)
钢支撑数量 = 90 / 1.5 = 60个
钢支撑长度计算
钢支撑长度计算公式为:
钢支撑长度 = 基坑深度 + (2 x 安全系数)+ 余量
安全系数一般取1.2
余量一般取0.5米
钢支撑长度 = 6 + (2 x 1.2)+ 0.5 = 9.9米
钢支撑计算材料体积
钢支撑的材料一般是钢管,其长度为9.9米,直径为48毫米。计算公式如下:
钢支撑材料体积 = 直径 x 直径 x 0.785 x 长度 x 数量
钢支撑材料体积 = 48 x 48 x 0.785 x 9.9 x 60 = 871,420毫升或0.87立方米
混凝土墙体计算
采用混凝土墙体支撑时,首先需计算所需混凝土的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混凝土体积 = 基坑面积 x 墙体宽度 x 墙体高度
墙体宽度一般取0.4米
墙体高度应不小于基坑深度,一般具体应按照实际情况计算,这里以7米为例。
混凝土体积 = 500 x 0.4 x 7 = 1,400立方米
钢筋数量计算
钢筋的数量可以通过计算混凝土体积来得到。一般钢筋的含量可根据混凝土体积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在这里,采用6级钢筋,并按每立方米混凝土采用120公斤钢筋计算。
钢筋数量 = 混凝土体积 x 钢筋用量
钢筋用量 = 120公斤/立方米
钢筋数量 = 1400 x 120 = 168,000公斤
基坑开挖
确定好开挖方案后,开始进行基坑开挖工作。开挖完毕后,要对基坑周围的地下管线进行清理保护,并暴露出需要进行支护的梁柱、墙体等。此外,这个阶段还需进行一些必要的水土保持、环保措施。
支护结构的施工
在对开挖范围内的墙体、梁柱等进行保护后,需要进行支护结构的施工,如打台阶、设置道钉、建立侧墙等。同时要进行横向支撑,以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