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支护结构的浪费,可利用原本在基坑完成后通常废弃的围护排桩作为正常使用阶段主体地下结构一部分,形成“桩墙合一”,围护桩可承担大部分的土压力,减小地库外墙受力,可有效减小地下室外墙厚度、边桩数量,增大地下室建筑面积,实现节能降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软土地区三层地下室以上的基坑采用“两墙合一”地墙较排桩方案较为经济。所谓“两墙合一”即在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起到挡土和止水的目的;在结构使用阶段作为主体地下室结构外墙,通过设置与主体地下结构内部水平梁板构件的有效连接,不再另外设置地下结构外墙。地下连续墙的常用厚度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
其他形式支护结构其他形式支护结构常用形式有:门架式支护结构、重力式门架支护结构、拱式组合结型支护结构、沉井支护结构等。每种支护形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且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的差异,其合理支护高度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异。基坑支护
此类支护结构应用广泛,适用性强,易于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尤其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的深基坑,并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设计计算理论较为成熟,各地区的工程经验也较多,是基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主要形式。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稳定,保护主体地下工程施工时的安全以及周围环境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4大设计要求1. 深基坑的设计应该满足建筑的稳定以及变形的建筑要求,即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和承载能力极限的状态两种。
2. 深基坑的设计应该保证极限状态满足足够的安全系数,切实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3. 深基坑的设计应该根据周围的实际情况,计算出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控制的变形范围。
4. 深基坑的设计应该依据周围的环境做出适当的水平位移,确保建筑的观测性好,同时也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
此外,在深基坑的设计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其他细节方面的问题,确保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