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一般采用多次多级张拉工艺,首先通过预张拉将各束钢绞线拉直,每级张拉要稳定一段时间以便锚索中预应力的传递和调整。两次张拉间的时间间隔较长,第二次张拉在次张拉的预应力基本稳定后进行,以弥补预应力损失。张拉的总吨位不小于设计吨位(含超张拉)。为检验锚固段设计,可先进行锚索拉拔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则要修改设计。待腰梁养护期超过14天后才进行张拉,每级张拉稳定5-10min以上;
质量控制要点和监理要点
(1)孔位、孔径和倾角等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允许偏差±50mm,孔口高程土 100mm。
(2)锚杆框架外观顺直、美观、无麻面,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制作与安装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
(4)检查施工记录,查锚杆轴线误差±3°。
(5)检测锚索(杆)拉拔力和长度。
锚索工程正式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破坏性拉拔基本试验,从而验证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在锚索切筋封锚前应进行验收试验,从而核查施工质量的可靠性。但工程实践中往往缺失这两类锚索试验,或试验混乱不堪。如基本试验的循环张拉,验收试验的分级张拉很少有人遵循,导致锚索工程有效性很难控制。边坡锚索施工
锚索注浆一般均采用孔底返浆工艺,从而利用浆体的重力或粘稠度提高锚索的锚固力。但由于多种原因,实践中工人往往采用孔口“倒浆”或边灌边拔式注浆,造成锚索体的锚固能力不能保障。尤其是孔内存在地下水时,这种不合理的注浆工艺直接导致浆体强度、注浆饱满度等无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