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型锚杆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缝管锚杆的管体材料宜用16锰或20锰硅钢壁厚为2.0~2.5mm;楔管锚杆的管体材料可用Q235钢,壁厚为2.75~3.25mm;缝管锚杆的外径为30~45mm,缝宽为13~18mm;楔管锚杆缝管段的外径为40~45mm,缝宽宜为10~18mm,圆管段内径不宜小于27mm;钻孔直径应小于摩擦型锚杆的外径。宜采用碟形托板材料为Q235钢,厚度不应小4mm,尺寸不应小于120mm*120mm;杆体极限抗拉力不宜小于120kN;挡环与管壁焊接处的抗脱力不应小于80kN;缝管锚杆的初锚固力不应小于25kN/m,当需要较高的初锚固力时,可采用带端头锚塞的缝管锚杆或楔管锚杆;水胀式锚杆材料宜选用直径为48mm,壁厚2mm的无缝钢管并加工成外径为29mm,前后端套管直径为35mm的杆体;水胀式锚杆的托板材料规格同摩擦型锚杆。
锚杆大间距不应超过锚杆长度之半;隧道跨度之半(跨度小于6m);岩体中平均断裂面间距所确定的不稳定岩块宽度的1.5倍。
我国《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规定,锚杆的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以有利于相邻锚杆共同作用。
新奥法对锚杆布置的设计,从支护应使围岩形成自承拱出发,锚杆间距规定为:硬岩的锚杆间距取1.5m;软岩、破碎岩体和土砂质地层的锚杆间距取1.0~0.8m;膨胀性地层的锚杆间距取1.0~0.8m。
锚杆格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