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张拉分两次逐级张拉,次张拉为总张拉力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宜不少于3—5天。为减少预应力损失,总张拉力应包括超张拉值,自由段为土层时超张拉值为宜为15%—25%,自由段为岩层时宜为10%—15%。张拉中应对锚索伸长用受力作好记录,核实伸长与受力是否相符。各级张拉力分别为设计张力以25%倍数递增,每级间隔时间2—5分钟,一级间隔30分钟。为克服地层徐变等因素造成预应力损失,进行一次补张拉,然后锁定,切除多余的钢绞线,用混凝土封锚。
锚索结构一般由幅度锚头、锚索体和外锚头三部分共同组成。内锚头又称锚固段或锚根,是锚索锚固在岩体内提供预应力的根基,按其结构形式分为机械式和胶结式两大类,胶结式又分为砂浆胶结和树脂胶结两类,砂浆式又分二次灌浆和一次灌浆式。外锚头又称外锚固段,是锚索借以提供张拉吨位和锁定的部位,其种类有锚塞式、螺纹式、钢筋混凝土圆柱体锚墩式、墩头锚式和钢构架式等;锚索体,是连结内外锚头的构件,也是张拉力的承受者,通过对锚索体的张拉来提供预应力,锚索体由高强度钢筋、钢绞线或螺纹钢筋构成。
质量控制要点和监理要点
(1)孔位、孔径和倾角等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允许偏差±50mm,孔口高程土 100mm。
(2)锚杆框架外观顺直、美观、无麻面,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制作与安装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规定。
(4)检查施工记录,查锚杆轴线误差±3°。
(5)检测锚索(杆)拉拔力和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