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的分级
一级基坑:重要工程,支护结构与基础结构合一工程,开挖深度>10m,临近建筑物、重要设施在开挖深度以内;开挖影响范围内有历史或近代建筑、重要管线需严加保护;
三级基坑:开挖深度<7m,且无特别要求的基坑;
二级基坑:不属于一级或三级的其它基坑。
基坑支护工程必须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的规定执行。例如:开挖深度超过3米(含3米)或虽未超过3米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物安全的基坑支护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个程,设计的安全储备相对可以小些,但又与地区性有关。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其特点也不相同。基坑支护工程又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以及施工技术互相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基坑支护工程造价较高,但又是临时性工程,一般不愿投入较多资金。可是,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十分困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十分严重。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施工不当等许多不利条件,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
基坑支护中出现的水土压力
基坑支护结构主要受两种力的作用:一种为水压力,另一种为土压力。正确、合理地进行水、土压力的计算是进行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砂土、碎石土按水土压力分算,粘性土按水土压力合算,基本上达成共识。从土的有效应力理论出发,水土分算的根据比较合理,但实际操作困难比较大,而水土合算在理论上又存在严重缺陷。
由于基坑支护工程造价高,开工数量多,是各施工单位争夺的重点,又由于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变化因素多,事故频繁,是建筑工程中具有挑战性的技术上的难点,同时也是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程质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