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是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档、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要求,推动了以支挡式结构(锚拉式、支撑式、悬臂式支挡结构和排桩、地下连续墙等)为主要内容的支护技术的发展。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开挖,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化及支护结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优化设计、精心施工、严格监控。
关于深基坑支护是先有施工设计,还是先有施工方案问题?
现在的基坑,尤其是深基坑不是在总包方的范围内的。所以甲方需单独请设计和施工单位。 这个是有建设单位负责请设计单位设计,应该是先有施工设计,这里说的施工设计指的是设计图纸,是经过当地评审部门评审通过的。对于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委托设计这个问题,照大部分省市的基坑管理规定来讲,应该是建设单位出面委托,可在实际操作中,建设单位为图省事,一般把这样的事情交给总承包单位处理,也有交给专业施工单位的。有人认为施工单位只能对设计单位设计的支护方案作操作方面的专项施工方案,而对于设计方面,应有有专项设计资质的地勘或设计单位完成。
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一般大于30mm。
基坑支护设计相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不使支护结构产生失稳,同时要控制位移量,不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不但要计算支护结构的稳定问题,还要计算其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将变形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支护结构位移控制通常以水平位移为主。水平位移控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保护的,应控制小变形;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大些。
基坑支护结构选型因素
支护结构选型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①基坑深度;
②土的性状及地下水条件;
③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的承受能力及支护结构一旦失效可能产生的后果;
④主体地下结构及其基础形式、基坑平面尺寸及形状;
⑤支护结构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⑥施工场地条件及施工季节;
⑦经济指标、环保性能和施工工期。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对基坑支护的定义如下: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基坑支护是通过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的措施,以保证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及土体的稳定,同时保障建筑地下结构施工,满足地下室施工有足够空间的要求。